新中国成立前,坛丘庙庵多,做庙会的也多。庙会是祭祀菩萨的一种形式。庙会由当方圩甲或较有名望的人家发起举办,或轮流作东。普通庙会有路头会、灯会、青苗会、网船会;特殊庙会有瘟会。
一、路头会
坛丘小庙内置有路头菩萨,年初四晚上,老百姓帮菩萨洗脸、换袍、帽,待吉时抬着去出会。出会时鞭炮、锣声不停,善男信女手提灯笼。到一商家,店主叫伙计在备有猪头、鲤鱼等祭品、酒水的祭台上点燃香烛,鸣放炮仗;自己持香恭迎。一伙计手持面盆,绞干新毛巾,在店主作揖行礼后,递与庙堂执事给菩萨揩面。店主给执事2个红包,算是接财神。
二、春节庙会
丰年春节要出庙会,做法、程序与其他庙会相同。
三、正月半灯会
正月半晚上,人们提着自制的走马灯、大笼灯、兔子灯、鲤鱼灯、西瓜灯到街上热闹一番。民国时,南塘港、东汲港、塔头浜都会举办灯会。有时还会到坛丘镇上比赛, 40年代后期,南塘连续2年得第一。灯会上还有舞龙、舞狮的。1984年,坛丘乡举办灯会,23个行政村及所有乡办厂和集镇企事业单位均参加。灯笼种类有二三十种、上千盏,队伍近千米。
四、钟秀庵庙会
钟秀庵(撑船桥庙)现郎中村西厍港口。农历八九月份,东片的东厍港、西厍港、阮家湾、南海浜,北片的东浜、西浜、湾兜里、张家湾及现南心村东汲港的村民要举办庙会。会前组织者确定出会路线,请戏班子,按绸机和自田亩数筹集资金,规定:尺三机户出1元,笼头机户2元,3亩自田(地)户1元,无田长工6个铜板。庙会3日,戏台朝向,东片一方作东,戏台朝东。北片一方作东,戏台朝西。东汲港西段一方作东,戏台搭在东汲港南。每天由作东方请吃,菜肴为素。出会时,周边庙里的老爷也请来看戏,有李家桥庙的游神水,坍溪桥三官洞的刘王老爷,黄家湾大帝庙的大帝菩萨等。出会时沿路敲锣打鼓,前有仪仗队,大锣开道;接着掮旗打伞,彩旗招展,有打着肃静、回避等巡视牌,然后是老爷轿子;后面是臂香队、臂锣队,再是拜香队,之后是乐队、腰鼓队、映歌队。儿童装扮成戏文角色,有抬角、掮角、高跷;妇女表演荡湖船、河蚌船、打莲湘等。庙会外围有各式小买卖,套泥菩萨、打拳头卖膏药、小热昏卖梨膏糖。庙会秩序较好,郎中村3组的大墐上只许女人看戏,男人不能上去,因男女授受不亲。
五、青苗会
民国时,农村耘耥苗结束,举办青苗会。人福村潜龙渠每年出青苗会。出会时轮到作东的大户为召集人,为竺溪庵老爷梳妆、打扮,请入轿中,由村上青壮年抬着绕村一周,将其放在庙前台脚下的敞房里与老百姓一起看戏、听唱堂名,中午会餐。会餐前先敬拜菩萨,再放炮仗,求菩萨保佑当年稻谷丰收,人员太平。
六、钱家桥庙会
钱家桥庙会是在甘露开花时节(约八九月份)举行。早晨,庙堂与当方负责人为老爷洗脸、更衣、戴帽,请入轿中,由4人轮流将轿抬着。会龙(出会队伍)出发时放铳、放炮仗、鸣锣开道,掮旗打伞。队伍从钱家桥庙到东洋浜。那里已搭好台,请好戏班,搭好敞棚,抬轿的将老爷请入敞棚,与老百姓一起看戏。第二天到八只湾,又搭台唱戏,念佛颂经1天。第三天到查木桥、三家浜住1~2天,最后回钱家桥庙里,共5~7天,时间较长,也很热闹。
七、祭台会
祭台会是坛丘镇上在七月十五日举办的庙会。会前,庙主分派7户居民各备1个菜。是日,信徒抬着南圣堂的七老爷、老塌堂的大老爷及装有居民菜肴的条箱到坛基祭祀孤魂野鬼。队伍出发前,佛像前点燃红烛高香,鸣锣起碇;出行时,队伍悄然无声;到坛基,佛像在乐曲声中抬到敞棚内,面向坛基,司仪捧牒牌念词,向佛像拜祭,随从人员跟着司仪洗手、掸须、照镜、正冠、下香、叩首、放炮仗、化冥纸,整队返庙,还各家菜。此俗至解放后破除。
八、坛丘庙会
三月二十八日,是坛丘岳祠禅院里东岳菩萨的生日,必定出庙会。出庙会时,还请小庙里的朱天菩萨到场,也叫朱天会。朱天会是民间纪念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的活动,庙会以中老年妇女为主。她们烧香、念经、拜忏、吃素斋,晚上坐蒲墩。丰年白天搭台做戏,渔民、农民驾木船、挂旗帜,鸣锣击鼓、舞刀弄槊,在岳祠漾摇踏白船或摇快船,民国36~38年(1947~1949)年,坛丘连续举办三年摇快船与踏白船比赛。
九、大庙佛会
九月十六日,坛丘大老爷生日,出会以本地渔民为主,农民为辅,因此也叫坛丘网船会。九月十六日,浙江吴兴县(1999年隶属湖州市)的双林、马腰,上海青浦、朱家角等渔民也来烧香。渔民在祭佛时备有猪头、猪脚、纸、锡箔。白天大庙朝外搭台演戏。做佛会时,白天和尚念经,晚上道士身穿道士衣,手指大老爷跪蒲墩、念佛、拜忏,信徒跟着做,活动持续1~2昼夜。
十、潜龙渠暖堂
二月,潜龙渠做暖堂,人们将竺溪庵的老爷抬出来出会、祭拜,求老爷保佑农家太平、顺利,田稻丰收,风调雨顺。暖堂及青苗会一年2次。老百姓轮流作东,轮到的买个猪头,请圩上户主吃斋饭。
十一、瘟会
新中国成立前,坛丘有两三年霍乱肆虐,死人很多,人们用出瘟会的办法来驱赶瘟神。民国27年(1938年)秋,人们糊了“无常鬼”“棚帚鬼”“吊死鬼”“夜叉小鬼”等放在俞家库房里。出会时,抬出莲花庵的观世音,南圣堂的七老爷,岳祠的关老爷,小庙的朱天菩萨,老塌堂的金大老爷,大庙里的大老爷及虾笼桥申家庙的七老爷。全镇老百姓到大庙集中,先到东村,佛像轿子停下来斋佛,老百姓烧香、念经、叩头、拜佛;再到东坟场、乔家浜,并在乔家浜路上撒上白石灰、画上线;后经小庙到乐人浜,经弥陀桥到西坟场,经明月桥到南圣堂,分别斋佛,撒白石灰,画上线。最后经明月桥过莲云桥回到大庙集中,取出库房里的鬼像在大庙场上焚烧。民国35年,亭心村牛桥路有瘟疫,坛丘镇又出瘟会。
十二、饯行(杨)会
民国13年(1924年)4月,民间举行最后一次双杨会。66条船从震泽双杨出发,途经梅堰、北麻漾、南塘港、长荡、白龙港到西白漾,在西白漾举行7天盛会。4月17日,西白漾风水墩举办饯行(杨)会。风水墩上搭台,请出化成庵的佛像斋佛看春台戏、木偶戏、京戏、昆剧、沪剧、文明戏。